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办法,在中国较常见的是使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借助种类分类:
(1)按地形,
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、山地、丘陵、平原、盆地。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借助的自然基础。一般而言,山地宜进步林牧业,平原、盆地宜进步耕作业。
(2)按土地种类借助
,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借助土地耕地、林地、草地、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;宜开发借助土地枣宜垦荒地、宜林荒地。宜牧荒地、沼泽滩涂水域等;暂时难借助土地枣戈壁、沙漠、高寒山地等。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、借助,着重研究土地借助所带来的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。评价已借助土地资源的方法、生产潜力,调分数查询析宜借助土地资源的数目、水平、分布与进一步开发借助的方向渠道,查明现在暂不可以借助土地资源的数目、分布,探讨以后改造借助的可能性,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,合理安排生产布局,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。
(3)土地资源借助种类
,因为中国自然条件复杂,土地资源种类多样,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借助,逐步形成了如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借助种类。土地资源借助种类一般分为耕地、林地、牧地、水域、城镇居民用地、交通用地、其他用地与冰川和永久积雪、石山、高寒荒漠、戈壁沙漠等。按《世界资源,1983》一的可比资料,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,农业用地比重偏小。
(4)从土地借助种类的组合看,
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,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,向西经河套平原、鄂尔多斯高原中部、宁夏盐池同心区域,再延伸到景泰、永登、湟水谷地,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。东南部是全国耕地、林地、淡水湖泊、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,耕地约占全国的90%,土地垦殖指数较高,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,80%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、干旱区域,垦殖指数低。
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非常明显
,长江、珠江、西南诸河流域与浙、闽、台区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%,而这类区域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.9%。黄河、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.4%,而这类半湿润、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.3%。西部干旱、半干旱区,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水量的4.6%。